大英博物館以及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V&A)于當地時間1月25日宣布,向西非國家加納“出借”原本屬于后者的32件文物,包括煙斗、王冠和寶劍等宮廷金銀器珍品。
根據兩項為期三年的租借協議,這些文物將在加納第二大城市庫馬西的曼希亞宮博物館展出。時隔150年,這些文物回到加納的土地上與當地民眾公開見面。該協議是由17世紀阿散蒂王國的繼承人奧通富沃·納納·奧塞·圖圖二世,也就是第16代阿散蒂尼(Asantehene,阿散蒂國王)在去年參加英王查爾斯三世加冕期間商定的。協議到期之后,圖圖二世可以選擇與英國方面協商續租。
19世紀后期,英國殖民者進入阿散蒂王國(現加納中南部的部落國家)的主要城市庫馬西,燒毀了當地部分宮殿并奪走許多王室珍寶。僅大英博物館就藏有239件阿散蒂王室的文物。
加納大學非洲研究所副教授Obadele Kambon表示,這些文物不僅代表著當時阿散蒂王室的面貌,還是加納人感知歷史、感知世界的媒介。
雖然英國人不否認這些文物對于加納人在文化、歷史和精神上的意義,但是根據英國議會在1963年修訂的《大英博物館法》,禁止向任何國家歸還文物,理由是這些文化是通過合法途徑獲得的,并且長期得到了妥善管理,同時也發揮了研究和教育等作用。
隨著全球反殖民主義浪潮的興起,包括尼日利亞、埃及、希臘等多國在內的亞非拉多國都要求歐洲殖民國家返還文物。
希臘政府已多次向英國方面提出要求。19世紀初,英國大使埃爾金勛爵從土耳其奧斯曼帝國買下了一部分雅典衛城巴特農神廟的石雕,藏于大英博物館。大英博物館表示,如果希臘政府承認大英博物館對這些石雕的所有權,大英博物館將通過協議租借的方式“返還”給希臘,但是希臘政府多次拒絕了英國政府的租借提案。
大英博物館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館,超過2.3萬件。去年,大英博物館約2000多件文物失竊,暴露了嚴重的管理漏洞。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中國有超過1000萬件文物流失海外。在分散在47個國家的200多家博物館中,中國文物的數量達到164萬件,流散民間的中國文物數量更是各博物館館藏數量的10倍。
英國堅持對殖民侵略時期掠來文物的所有權。首相蘇納克的發言人馬克斯·布萊恩表示,英國政府希望加納方面在租借期限結束時可以按時返還。大英博物館非洲、大洋洲和美洲部負責人利桑特·博爾頓在發言中表示,大英博物館非常榮幸能與加納曼希亞宮博物館合作,他強調了這些文物的“租借”屬性。
在16世紀之后的數百年里,包括荷蘭、葡萄牙、西班牙、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等歐洲國家在亞非拉各國進行殖民侵略,掠走無數珍寶。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調查,非洲有90%的文化遺產都在海外。
法國總統馬克龍委托法國學者撰寫的一份報告顯示,法國至少從非洲掠走了9萬件文物,僅僅在巴黎的Quai Branly博物館就藏有7萬件,馬克龍政府已經決定返還大部分文物。
德國也有積極舉動。2022年,德國政府和尼日利亞政府簽訂協議,決定歸還原屬于尼日利亞貝寧王國時期的1130件青銅器文物,這也是歐洲最大規模的一次文物歸還行動。去年,德國七家博物館和北京故宮博物院合作,對本國殖民侵略時期掠來的文物進行審查,為歸還文物鋪路。
評論